公司网站群
2019年4月13日,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和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英勇的烈士,心中默默品味那些永垂不朽的赤子之心。一张张陈列的图片,一件件白色整齐而庄重的事物,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江姐,人小志坚的小萝卜头……身处其中,似乎在与烈士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恍若隔世,心潮不平……
我们坐着大巴来到歌乐山,郁郁葱葱,风景如画。但是在七十多年前,这里却是阴森恐怖的人间炼狱。多少革命志士在这里被关押欺辱,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里被折磨屠杀。重庆,曾经被鲜血染红,才有了今天的繁荣。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渣滓洞——一个肃杀的监狱。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16间男牢,2间女牢。内院墙上写着“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外墙上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这些标语,似乎在诉说着革命烈士们的心声,敲击着我的心灵。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关人,关押人员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人员,著名的江竹筠等烈士。渣滓洞有牢房、审讯室、看守所长室,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审讯台、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实在不忍卒听。陈列馆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不由浮现出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音容笑貌。上百名烈士生年不同,但卒年却是一致——1949年。国民党特务在胜负已分的局势下,依然用机枪扫射,汽油燃烧的残忍手段进行屠杀,心中不由生出强烈的愤怒之感。但囚室墙上大屠杀幸存者语录:“陈作义、何雪松一听枪声,立即挺身上前,掩护身后的难友。”那时候的革命志士满腔热血,不畏牺牲,现在的我们多半是比不上的吧。
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给我留下,不仅仅是参观给我们留下的视觉效应,更多的是震撼与思考。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革命先烈们虽然在这片暗无天日的监狱里,但是他们心中想象着新中国的解放,想象着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他们为了共产党,为了同志们,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了下去,可惜大多数人却牺牲了。那段时间无疑是充满黑暗与艰辛的,但是那一群革命志士不愧拥有一身傲骨,为着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身上所拥有的精神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是抵御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十年时光过去,血淋淋的历史现在也只能用张张图片来警示,历史已被浓缩成薄薄一层,老虎凳上的血腥味大概也被风雨吹没了。历史是不应忘记的,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我们熟悉并记住。要明确这不应仅仅是展板上的内容,心中涌起的情绪也不单单是对罪行的仇恨,对幸福生活的珍惜。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多感受一下烈士们为何在签个字就可以自由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就义;多了解一点先烈们为何自知生还无望却还在牢房里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多学一点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如何学俄语,跟敌人周旋。这让今天的我们懂得在逆境中不退缩,懂得人为什么要有信仰,懂得什么叫为了祖国而奋斗。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法治化、高文化的社会带来的不仅有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人思想的腐败。他们身处在衣食无忧的时代,沐浴在父母社会的关怀下,却开始不懂得珍惜,享乐、拜金,甚至连中国传统美德都忘得一干二净。遇到挫折没有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选择自杀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我们的革命先烈他们面对敌人宁死不屈,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从未选择放弃,这实在是当今社会许多人所缺失的。贪官污吏频频冒出,他们在做此等事的时候,却没有想到革命志士绝不背叛党和人民的决心。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理想人格的高素质的公民,能够抵制住诱惑的人才,革命志士们的精神,正是我们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它是一种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也是一种信仰,一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仰,我们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想着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铺好的道路,和那片昂扬的斗志,它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
计划财务部--顾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