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员工分享
  • 信息公告
  • 党建专栏
  • 担保产品
  • 资讯中心
  • 公司网站群

    《活着》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量:1194 作者:本站 点赞数量:0

    最近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如鲠在喉,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余华先生的文字简介有力,透过一个家庭的巨变,折射出上个世纪40-60年代的中国历史。通过主人公的一生,也让我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

    本书讲述了农村人徐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日游手好闲,常混迹于妓院,最终赌博输光了家业,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已有身孕的妻子家珍也被丈人(城里商会的会长,米行的老板)强行带回娘家。家道一夜之间败落,良田豪宅均拱手送给了龙二。为了维持生计,他从赢走他家家产当了地主的龙二手里讨来五亩田地,与母亲、女儿一道劳动,过起了农民生活。一年后,妻子带着半岁的儿子回到他身边。为了给母亲治病,福贵带着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两块银元,到城里买药,没想到路上阴差阳错却给国民党的军队拉去当了壮丁。在战场上,福贵忍受着饥饿、寒冷与死亡,九死一生,最后成了解放军的俘虏,捡回了一条命。他没有选择去打仗,而是历经波折回到了家里,却得知母亲早已去世,而女儿凤霞也因为一场高烧留下了后遗症,成了聋哑人。接着是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地主龙二因不配合人民政府,被判枪决。紧接着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全村大炼钢铁,吃大锅饭,之后又是三年自然灾害,村里人几乎全都饿死。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得起学,迫不得已,福贵夫妇只得把女儿送给别人收养。不料儿子有庆却因为给产后大出血的县长夫人献血被庸医无情地抽血过多而死。而那个县长正是福贵在战场上认识的好兄弟春生。突如其来的丧子让一家人痛不欲生,家珍的病也一天天重了。文革期间,春生、队长等一大批人都被打成了走资派。可喜的是凤霞的婚事终于有了眉目,男青年万二喜虽是偏头,但人却朴实勤劳,心地善良,深得福贵两口子喜爱,于是二喜和凤霞结了婚。不久后凤霞有了身孕,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与希冀。然而好景不长,凤霞生把孩子生下来不到十分钟就因为大出血,死在了夺去有庆生命的那家医院里。巨大的悲伤的阴霾笼罩于这个已经残缺的家庭,家珍一病不起,不久去世。福贵与二喜悉心照料二喜的儿子苦根。苦根长到四岁的时候,二喜在一次工作事故中惨死。福贵与苦根这祖孙二人便相依为命,一直到苦根七岁时由于嘴馋,把一大锅煮豆子吃了,腹胀而死。从那以后,福贵就始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有庆的死,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在读到家珍因病去世,凤霞难产而亡时,眼泪止不住的掉,二喜的死又让我内心一凉,一次次和主人公一起感受到绝望,当唯一的孙子苦根因腹胀而死时,忍不住想亲人一个一个都走了,福贵应该撑不下去了吧,可他在送走了一家老小后,在妻子的墓旁边留着方寸土地,在枕头下留着给收尸人准备的酬金,放下一切,淡然的与一头老牛相伴。顿时便觉得鲁迅说的对,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和没有尽头的苦难,活着便是最大的勇气。

    本书情节安排的过人之处在于,悲剧并不是犹如一拳重击落在福贵身上,并不是如洪水般一股脑地袭来,而是间断的。每当生活稍有起色,紧接着又是不幸,这样的情节却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力改变命运的绝望与悲痛,并不由得产生深深的同情。它讲述了一个纯粹的故事,没有粉饰,却震撼人心。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设身处地的体会福贵的感受,但是有一点不变的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甚至不幸,这部小说传达给读者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我们应该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看法中。富贵的一生艰难困苦,饱受磨难,可富贵还是坚强而又快乐的活着。富贵告诉大家,他幸福过,他有过最好的老婆,最爱的孩子,给予他们希望的女婿。活着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忍受,在于从平凡苦难的生活流沙中淘出幸福的点点黄金。

     

                                                                                                                    业务发展部—郝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