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我们
  • 员工分享
  • 信息公告
  • 党建专栏
  • 担保产品
  • 资讯中心
  • 公司网站群

    从三滴油到万里程:论航空匠心对担保行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5-06-10 浏览量:49 作者:本站 点赞数量:0

    风险与信息管理部:晏韵涵

    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风险与信息管理部的晏韵涵。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故事:这个诞生于歼10战机研发历程的动人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优良品质成就了我国首架自主研发战机的翱翔蓝天,这一品质,也就是——如何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职业信仰与责任担当早已超越了航空领域,值得我们每一个融资担保行业的人深思。

    5月7日,集团组织公司团员、青年代表赴成飞公园参加五四青年节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参观当天,恰逢印巴空战传来消息,我国出口的歼-10CE在实战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以零损失的代价击落多架敌机站在歼-10C战机前,这份捷报让眼前的钢铁雄鹰更添震撼,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这份自豪,在聆听成飞老师的讲解后更添几分敬意,原来,歼-10的研发历程,其艰苦程度远超想象。在经费短缺、技术空白、设备匮乏的极端条件下,先辈们以惊人的执着与坚守,硬是在绝境中开辟出一条生路。从1986年立项到1998年首飞,十二载春秋里,项目数次濒临夭折,却始终屹立不倒。面对“中国造不出先进战机”的质疑,成飞科研团队以非凡的勇气,在全球尚无成熟先例的情况下,毅然采用鸭式气动布局与数字电传飞控系统这两大尖端技术。正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让他们仅用12年就实现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用铁一般的事实击碎了所有质疑。

    我想,这段荡气回肠的航空史诗,这种“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精神不正是对我们公司“敢为”精神最深刻最生动的诠释吗?“敢为”-既是对责任担当的坚守,更是对突破创新的执着;面对担保行业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竞争,唯有以责任为基,方能对每笔业务问心无愧;唯有以创新为翼,才能在变革浪潮中勇立潮头;唯有以突破为志,方能持续为客户缔造超越期待的服务体验。这,正是航空精神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事业启示。

    成飞老师的讲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滴油”的故事:这个故事始于机械师张凤贵对细节之处的执着。某次战机检修中,张凤贵发现发动机舱内残留着三滴未清理的润滑油。在常人眼中,这几滴油渍或许微不足道——它们总重不足5克,面积不过指甲盖大小。但张凤贵却执意要求拆开发动机重新检查。同事劝解“不影响飞行安全”,他却指着油渍说:“油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管,这三滴油要么是加注时洒落的,要么是密封失效渗出的。不查清楚,就是给战机埋雷。”随后72小时里,他带领团队将数吨重的发动机完全分解。最终在液压导管接缝处发现一道0.02毫米的裂纹——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这个肉眼难辨的缺陷,在战机高空高速飞行时极可能引发燃油泄漏,导致灾难性后果。更令人震撼的是张凤贵的检验方式:他不仅在检测时用医用注射器计量残留油量,精确到0.1毫升,更是对每滴油渍的形态拍照建档,通过表面张力分析渗漏路径。如今,在成飞的车间里,“三滴油”已被铸成青铜雕塑。它时刻提醒着后来者: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正是始于这些把0.01毫米误差当作崇山峻岭来跨越的普通人。

    这种偏执的细致,正是融资担保行业风险控制的核心。我们的每一笔担保业务,都像一架即将起飞的战机。客户资质、资金流向、市场波动……每一个变量都可能是“漏油点”。我们需要像以张凤贵为代表的工人一样,用数据分析和经验判断的“双引擎”驱动风险审查。当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某项数据异常波动时,不能仅凭表面合规性草率放行,而应深入核查上下游合同、现金流轨迹,甚至实地走访生产车间。只有将“三滴油”式的严谨融入风控流程,才能避免因“微小漏洞”引发的风险。

    三滴油,不足5克,却承载着千钧之重。这重量,是张凤贵机械师伏案检修时额头的汗珠,是成飞团队十二年如一日伏在图纸上的背影,更是无数航空人用生命丈量出的精度。今天的我们,或许不会面对战鹰坠毁的生死考验,但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个项目的风险,同样需要这种“三滴油”般的较真。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一个行业对责任的敬畏,对专业的虔诚。站在新的起点上,愿我们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张凤贵”——用专业守护信任,用坚守诠释担当,让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闪耀出不平凡的光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