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网站群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喜剧片。我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初中,时间过去很久依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采用了老套的好莱坞式剧情发展,影片情节表现夸张,单一扁平化的人物形象,简单的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女主为了改变别人对自己“美女即是笨蛋”的认知下定决心努力考上哈佛的法律系,而自己所学的服装专业与法律并没有任何关系,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哈佛大学,改变了了别人对于“女生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固有认知。
影片里的一个情节:艾丽天生丽质,金发碧眼,对美容时尚方面非常在行。而在大多数人眼里对金发碧眼的姑娘自带偏见,认为他们空有美貌,没有也不需要有什么才华。也是因此,一心期待男友的求婚的她,被男友提出分手。分手理由就是她只有漂亮,这样的姑娘谈恋爱可以,对他的家庭来说,结婚就不够了。所以他要和艾丽分手,然后去上哈佛法学院,找一个同样上哈佛的更“般配”的姑娘结婚。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慢慢看到她真实,勇敢 用心,善良,可爱,洞察力强等各种优秀的特质,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自觉被她吸引。其中亦反映出女主对于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她始终忠于自己的心,清晰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去争取。
电影一直传达了一个很坚定而又鲜明的观点。知识才是力量,是盔甲,是武器。虽然情节中过于美化了艾丽恶补法律知识的场景,我们都心里都清楚,获取知识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即为痛苦的过程,需要强大的自律。远不是电影里几个镜头,看似废寝忘食又毫不费力的努力就能获得巨大的成效。
毕竟,电影只是电影,好在最终艾丽满载知识于脑中。电影的故事简单通俗,让电影照进现实 ,其延伸出来的思想则带给我很多力量:女主在被深爱的人伤害之后,并不是沉沦于自己配不上心上人的臆想之中,而是找到了另外一种靠近心上人的方式,开始不断努力让自已进步,变得越来越好。在遇到很喜欢的人时,能借鉴他们的优良品质,往外向上发展而并非自暴自弃。女主心中有自已的最底层原则,她非常清楚什么是好的,她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以及她有诸多良好的品质,譬如会为自已的辩护人守护秘密,即使在头头的威协之下也坚守“姐妹情谊”。影片中还有许多情节无一不是对于女权的体现,比如有一个爆炸头的女权主义者,要学校把“semester”改成“semen”,“semen”有“精子”之意,她认为这是学校欢迎男性,对于女生不公平。后来她带着那个美甲店女人去找她前男友要狗,从他的居住状态和她的害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个男人经常对她家暴。到了电影后面,律师兼职教授,想要和艾丽发生性关系,这与最近的热点,工作学习场所中的性骚扰——权力不对等下的性侵,做了体现。影片里艾丽穿着粉色、烫着大波浪上法庭,用着毛绒绒的笔,抱着狗狗温习功课,嗓门高动作夸张与律师的严肃(虚伪)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也不影响艾丽成为优秀的律师,也不影响有天用同样的方式反击了曾经甩掉了艾丽的前男友。
在看完影片我理解为女权不是要求“女人和男人一样”,而是要求“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选择”。获得了选择的权利,就获得创造一切“平等可能”的权利。至于是否能把可能变成事实,我反而认为那是个人能力和天赋的事情,不归社会政治可以讨论的范畴。同时女人需要的是精神的独立,不依靠于任何异性的独立。
同时拥有选择的权利,平等的选择,包括对自我装扮的选择,不用穿黑灰以表示女权,粉色也可以。包括对自我事业的选择,不用完全家居,工作也可以。包括对自我追求的选择,不用讨好男人,讨好自己才是出发点。包括对自我意识的选择,依靠他人意志而生存,还是依靠个人意志。而女权主义要引起男人注意的,就是首先知道她们拥有这些权利,其次在她们选择前不予施加传统道德的压力。
在男权社会下,能看到女性的缩影。自立是女性崛起的开始,但不是结束。整个社会一个整体的风气和习俗是最大的枷锁,突破这些枷锁需要勇气,需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有勇气。同时影片中我也看到了另一个主体的反映,女性和女性之间,不仅仅只有竞争的关系。后半段反而让我出乎意料,两人冰释前嫌,艾丽大方又自信,不计较薇薇安先前的作弄,薇薇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合适后也给艾丽道了歉。面对职场里的潜规则,艾丽感到倍受打击,认为她的实力没有得到认可,哪怕看着和蔼善良、关心学生的老师也只是因为艾丽的美貌给了她实习的机会,就在她想放弃时,开头请她离开教室的女老师突然出现,并给予她鼓励和支持。现在有个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叫“girls help girls”。关于描写女性情谊的片子少之又少,在影片中为了矛盾冲突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影片中女一和女二是必然对立相互斗争的。总之,这是一部值得每个女生都去看的电影,它告诉了女生们关于女性情谊的另一种可能性:女性和女性之间,不仅仅只有竞争。有太多男权作者对女性友情的污名化演绎,这部作品能看到女性间美好友情,也许在回归现实生活中个人也会在生活和求职中收到了许多来自于同性的真诚祝福和无私帮助,然而不少男性就像这部影片中一样,缺乏共情能力,总以一种“这个女孩需要我的教化”的姿态出现,完全没有将女性摆在平等的位置,而是企图从她们身上攫取资源。
有一个片段,女主角以为自己会凭借实力得到暑期见习名额,实际上是教授看中了她的美貌与潜在的性资源。这再现实不过,女性很艰难的一点就是工作中有时获得了一些重要机会,以为是自己的优秀终于被看重,实际上是被看重外貌资源以及潜在的性资源,认清这点确实很可悲,因为她们实际做到的也丝毫不逊于男性,却无法获得相应的成果。例子太多,不胜枚举。不过虽然现实残酷,但女性依然还是有机会,也要有信心,不断奋发努力。
在我看来,当下的社会应当遵循的不是女权至上,而是男女平等。我们既不要突出男性优势,也不要夸大女性光辉,我们要找到一个妥善的平衡,以此证明这世界女人和男人同样美好,同样不可或缺。女权主义电影的发展,其中关于女性地位的思考有很大一定程度上是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女性主义不应该被误解,女性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从性别差异出发,给予女性思想上的启蒙,从根本上拥有经济赋能,具备独立的能力。
最后我将女主在影片最后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英文发言截了下来,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的启发:“我们第一天到哈佛,一名英明的教授应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但我在哈佛多年,发现激情是修读和实践法律的关键因素,也是生命要素。要有敢于按自己的信念,以及坚强的自我意识,才能令我们踏足世界。记着第一印象不一定是对的,你要对人有信心,而最重要的,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产品渠道部 罗尧